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通化市认真贯彻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精巧布局抓项目,突出特色兴产业,全市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实施了一批符合当地资源实际的特色产业,在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的同时,实现了集体经济增强、特色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景,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柳河县柳河镇,这里加快实现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注重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找准了农业增收“小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大杠杆”。以里仁村草莓为主的棚膜经济产业中心。紧盯“秸秆变肉”政策,形成新发片肉牛养殖产业带;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设以苹果梨、生姜为主的砬门片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以柳树村为重点,打造以苍术、黄精为主的城关片特色中草药材产业带。推动传统农业向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三仙夹森林公园、里仁村孔雀岭、十三户芍药花谷、水背百年梨园,打造四个乡村旅游特色景点。
柳河镇现有运行农业专业合作社67家。其中陈家村的野正东北特产合作社,蔬菜大棚占地面积120亩,42栋大棚一年能种四茬蔬菜,农民一年四季有收成。柳树村的茂丰中药材合作社,占地1000余亩,栽种黄精等中药材7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0余人。
“这里的果园水果品种很多,吃起来非常香甜,景色更是迷人。”正在采摘的农户说。农户口中的果园是位于集安市财源镇甲乙村百亩家庭农场。
进入九月份,走进财源镇甲乙村百亩果园内瓜果飘香,抬头间,只见一个个色泽红润、硕大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果香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农户们也在忙着套袋、装箱、装车,嘴角止不住的上扬,整个农场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甲乙村家庭种植农村依山傍水,阳光充足,具备得天独厚的小气候优势,形成了以鸡心果、牛奶苹果、北冰红葡萄、榛子、玉米为核心的优质果园家庭农场。
“我们农产品销售渠道很多,有来采摘的游客,也有周边乡镇来收购,更可以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农场主李海峰说。目前甲乙村家庭农场经营场地350平方米,流转土地143亩,年收入40多万元,帮扶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
近年来,财源镇不断拓宽农业经济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农业生产+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乡村生态特色模式,通过合理管控园区,为家庭农场争取上级帮扶资金,使鲜果品质逐年升级,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在通化县大泉源乡江口村五味子产业园里,饱满的五味子红彤彤一片,长势喜人,村民穿梭其中忙着采摘,五味子成片成区,灿烂如虹,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与希望。
江口村位于通化县南部浑江水库上游,气候湿润,适合五味子的生长,这里种植五味子已经有20年左右的时间。400亩的五味子亩产2000斤左右,年产大约80万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九月,正是五味子丰收采摘的时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每天需要采摘、搬运工人约300人左右,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有效增加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收入。
“我们村种植五味子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很好,我们的北五味子口感甘涩,用于入药、酿酒,成熟的鲜果以每公斤8到10元的价格在当季销售。现在已经达到了盛果期,今年400亩北五味子总产量能达到80万斤左右。”看到枝头鲜红欲滴的果实,村书记周伟高兴地说。
三个乡镇的特色之路,只是通化市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放眼山城大地,在市委打造“七色之城”的恢弘蓝图下,通化的特色会更特、亮点会更亮、优势将更优,通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czx/cyxw/202310/t20231007_88081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