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来之不易
感恩珍惜每一粒
都说民以食为天
早在自唐代建州之初
开漳圣王陈元光在漳
提出“劝农重本”的方针
而那时的漳州
已经开始实行水稻早晚两季连作
出现了“嘉禾两度新”的景象
龙海东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万亩良田上,农民正在进行溶田作业
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投入保障,注重宣传引导,抓好政策落实,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深耕龙江大地的种粮能手、种粮大户,他们在粮食生产领域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在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过程中依靠科技力量,带头表率,创新作为,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长泰良田阡陌纵横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学习“种粮标兵”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种粮光荣”氛围,让更多种粮大户、种粮能手获得肯定和表扬,带动全社会重视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国家多种粮、种好粮。
王坤山—实实在在的种粮人
今年60岁的王坤山,四十几年如一日扑在种粮事业上。
2013年4月,漳浦县官浔镇王坤山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在漳浦县官浔镇2000多亩的省级粮食产能区,他积极探索,采取“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即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收割),开展提供与水稻有关的技术、咨询及服务,大力推广水稻优新品种,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收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及科学管水等水稻绿色增产技术,带动官浔镇水稻生产走上机械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王坤山本人种植优新品种水稻面积163亩,2021年水稻产量平均亩产达664公斤。坤山农业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早晚两季还供应本县及周边地区等大田插秧3000多亩,通过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平均亩产555公斤,总产超1665吨,每亩增产稻谷102公斤,增产300多吨。
方达明—科技种粮的“老黄牛”
方达明是云霄县东厦镇洲渡村农民,专门从事粮食生产。
1973年起参加粮食生产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已71岁的他历时近50年实践创新从不间断,先后参与水稻黑光灯诱蛾示范、病虫害测报;示范推广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高产创建、超级稻栽培、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与攻关;探索创新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大棚轮作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为当地粮食生产作出很大贡献。1992年,他被评为农民技师。2013年,他成立云霄县江边家庭农场,专门从事水稻生产专业化服务。该农场相继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漳州市十佳家庭农场。
近年来,针对当地水稻生产特点,方达明积极探索规模育秧、机械插秧技术等实用新技术。他密切联系种粮农户,通过开展提供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耕机插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云霄县粮食产能区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2021年,带动当地种植大户20多户种粮3100亩,实现产粮1550吨以上,亩增收节支200元。
苏忠宝—当好水稻生产的“田保姆”
2013年,苏忠宝成立龙海市海澄忠雄果蔬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合作社积极打造粮食生产“大田托管”生产经营模式,帮助农户轻松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粮,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2015年,合作社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水稻育秧工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统一机灌、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粮食烘干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合作社服务托管水稻生产基地约1000亩,辐射周边乡村作业面积3000亩以上,每年水稻总产量可达1500吨以上。合作社还成功打造从种子出仓到大米出售的产业链,主打大米品牌“竹篮”,畅销市场。多年来,该示范基地承担全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现场演示,吸引全区各乡(镇、场)农业生产大户及附近农户前来观摩交流。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办”的服务方式,改变农民传统种植习惯,推进农业降本增效,提高周边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钟丽钦—种粮致富的带头人
“80后”的钟丽钦是诏安县西潭镇美营村农民。2015年,钟丽钦种植了130亩的水稻。因采用传统的人工耕作模式,生产进度缓慢、抢种抢收关键时节难找工人,加上传统作业用工成本较大,每季每亩收益只有100元左右。2016年钟丽钦购买插秧机等农业机械,采用机械化种植水稻。当年,每季每亩减少成本150元,每亩收益达300元。吃到甜头的钟丽钦开始致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
2017年,钟丽钦成立诏安县缘份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常年开展规模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一条龙托管服务。年生产水稻总产量约5万公斤,年服务周边水稻种植3万多亩,其中每季供秧1.5万亩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9000多亩,机械收割8000多亩,示范带动全县大户30多户发展水稻规模种植,为诏安粮食产量增收5000吨以上,为农户节省成本300多万元,对全县粮食生产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合作社先后获得省、市示范社和十佳合作社。
陈进步—推广农机农艺的 “多能农人”
陈进步是漳浦县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粮食种植生产的过程中,陈进步十分注重农机与农艺的密切融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指导广大农户积极使用先进、智慧的农机设备,促进效率效益双提高。他本人成为带动漳浦县粮食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领头羊。
该社是漳浦县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以来,进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漳浦县赤湖镇、赤土乡建设5个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推广水稻实现全程机械化栽培,2021年工厂化育秧供应机插面积达到9560亩。合作社自有基地每年种植水稻、甘薯、大豆2000多亩,带动全县500多个农户员种植优质稻8000多亩,每年生产优质稻谷4600多吨,交国家储备粮2680吨以上;每年提供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8万亩。
张建军—水稻种植的“农民专家”
张建军,诏安县四都镇东峤村农民。从事粮食生产近30年,他热心服务周边农民,常年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其技术和管理水平深得农民群众认可,成为当地水稻种植的农民专家。
他看中诏安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认为发展冬种蔬菜潜力巨大。在种植双季水稻的基础上,他利用冬闲田发展芥菜、马铃薯和甜椒等作物,每年针对设施大棚蔬菜实行水稻轮作,不断改良土壤,提高粮食和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和蔬菜生产双丰收。粮菜生产规模从10多亩扩大到50多亩再到300多亩,年家庭纯收入30万元以上。2010年,他成立清娇水稻专业合作社以来,积极开展水稻商品化育秧和抛秧服务,推广应用水稻耕田、收割机械化,单季商品化育秧可供3000亩以上水田用秧,生产粮食1500吨以上。在他的带动下,诏安四都、金星、梅州等周边基本形成了“稻+稻+菜”种植模式。在其服务区域,水稻单季亩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斤以上。
林雄武—六鳌“网红蜜薯”的推广者
林雄武是漳浦县六鳌镇冠之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社现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种植甘薯已有20年历史,拥有甘薯基地110余亩,主要以优质甘薯西瓜红品种为主,年产量220多吨。通过引进二代脱毒种苗,增施有机肥代替化肥,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有效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近年来,林雄武在六鳌镇农产品协会帮助下,引进六鳌蜜红薯、秋禾芋、北京红以及紫薯等高优甘薯品种。同时,通过邀请省市专家培训指导,组织农户进行现场观摩,提高甘薯生产的科技含量。他还大力发展网络销售,提高“六鳌甘薯”知名度,让“六鳌甘薯”走向全国各地。在林雄武带领下,合作社在行业内成为先行者,引领带动周边一百多个农户,共同种植优质甘薯2000亩,年产鲜薯4000多吨,产值1600万元。六鳌镇共成立甘薯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家住长泰区陈巷镇石室村的杨荣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5月,他成立长泰县闽圆家庭农场。近年来,杨荣金大力发展种植优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160亩,产量19万斤;玉米种植面积80亩,产量20万斤。
作为优质稻、优质玉米新品种试验、展示及示范基地,闽圆家庭农场连续多年承担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水稻、玉米)的试验、展示、示范推广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农场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杨荣金实行“订单”式的辐射推广,致力促进长泰区乃至周边地区农业品种的改良,提高农民种植效益。2021年,他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的水稻育秧及机械化耕作服务。全年累计服务周边农户200多户,发展无公害产品标准化订单生产900多亩;开展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等社会化服务面积3000多亩,全年辐射带动水稻生产120万斤,年创总产值约180万元;辐射带动全区玉米新品种生产1000多亩,产量200多万斤。
张丽平—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田间模范”
近年来,在相关扶粮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加上对粮食生产行业和农业市场的熟悉,张丽平在榜山镇经营稻田。秉承着改变“种粮不赚钱”的观念,张丽平精心经营逐渐成为榜山镇粮食生产的一面示范旗帜。
2019年,张丽平向村集体承包300亩土地,成立龙海市南荣果蔬专业合作社。张丽平改变单一种稻的方式,采用粮经复合发展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采用“大豆-晚稻-冬菜”一年三熟的粮经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购置大型收割机、旋耕机、施肥无人机等农业机械设备,为粮食增产增添了双翼。该合作社大豆平均亩产800公斤左右,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左右,平均每年粮食总产量约405吨,每亩净收入约300元,加上冬种蔬菜,每亩可创收约1500元,年收益接近45万元。粮经复合的种植模式在榜山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带动周边农户种粮约800亩,每年生产粮食约900吨。
黄财来—撒播“致富经”的粮经大户
黄财来是龙海市旺辉种苗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合作社现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拥有社员102户,每年在龙海、漳浦、诏安等地种植粮食、蔬菜。
近年来,在黄财来的带领下,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一是以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带动产业升级。采用“早稻-秋豆-冬菜”“春豆-中稻-冬菜”水旱轮作土壤养护生态种植模式,提高种植生态效益。合作社年种植早稻700余亩,平均亩产600公斤,年产量约400多吨;年种植大豆3000多亩,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年产量约2000多吨;种植冬季蔬菜2000多亩,平均亩产5000公斤,年产量1万多吨。二是以高效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合作社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之路,通过合作制度创新,与农民形成合作经营、“公司+农户经营”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经营模式,主要生产资料统一采购率达98%,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率达到95%,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单产收入。
附件下载: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